新华网丨骆祎:浙江城市更新已率先进入“政府+开发商+社区”模式
2020-11-30
11月28日,由新华网主办,新华网思客、新华网浙江分公司承办的“2020新华网思客年会”在杭州举行,本次年会聚焦“中国经济的下一程:新理念新征程新蓝图”。在迈向“十四五”的未来城市:治理变革智慧驱动分论坛上,绿城管理助理总裁兼绿城乐居集团总经理骆祎以绿城乐居如何以政府公共产品营造来介入城市更新为例,作题为《城市更新的实践与发展之路》的主题报告,吸引中国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界面新闻、今日头条、浙江经视、浙江新闻、新蓝网等多家国家、省级媒体关注报道。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能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城市更新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实践。城市更新是老概念也是新命题。它是指当一个城市的空间和功能无法适配的时候,通过使用一系列的工具来振兴已经衰败的城市区域的过程,最终实现区域综合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发展能级的整体拓展。事实上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城镇化,都属于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最近几年也有很多新的趋势,无论是模式、参与主体还是更新特征方面都从原来的粗放单一向精细多元化发展。以参与主体来讲,以前城市更新是政府为主导,后来慢慢转向政府和开发商的分工或合作。近几年,除了政府、开发商又叠加了第三方力量——社区。一方面,城市更新结束后,城市的运营和物业,社区会提前介入;另一方面,社区居民,会在城市更新之初便介入其中。城市更新的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强政策导向型的,而各个地方的城市更新政策也不尽一样。比如广东、上海、浙江都出台了城市更新的相关的一些政策。广东和上海,实际上目前更多的是处于第二个阶段,就是说政府和开发商合作的一个阶段。以前浙江是属于政府跟开发商分工的一个阶段。合作与分工,我个人理解是这样,广东、上海包括北方很多一些省市,我们的开发商、我们的市场会参与到一起开发当中,形成最后的一二级联动。在浙江及长三角一带,政府会把一级二级分得比较开,政府就做一级的事情,二级交给社会的力量来做。另外,浙江在去年提出了未来社区的概念,从未来城市运营、城市经营的角度去看待城市更新这件事情。也就是说,浙江已经率先进入到政府、开发商、社区共同经营的模式。现在的城市更新不仅是单纯的物理空间,也就是建筑过程的更新,同时也担负起城市功能配套的重组,产业更新换代的重任。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政府力量+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的城市更新的一个态势。
城市更新,一面是机会与需求,另一面是现实意义与企业责任感;
人文的活力是城市更新的根基,城市更新也是人文关怀的不断的优化。建立不同年龄甚至不同地域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更多鲜活的面孔走进老城,认识老城,留在老城。我们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也要记得住乡愁;
城市更新既是未来地产行业的主航道,也是国内城市化进程中对低效存量建设用地的盘活手段,更是老城区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对症良药。
绿城乐居是绿城内部唯一一家服务政府,做政府建设如果说按照前面的参与主体或者参与模式来讲,绿城乐居承担了代理政府做建设管理的职能。城市更新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政府、开发商,或者说社区,它各自承担各自的角色。政府承担的是公共产品的营造,如道路、公园、保障房、学校、产业园,乃至医院、博物馆和政府办公用房,而这些这些公共产品奠定了城市更新的基础。城市更新能打多少分,开发商有作用,商品房有作用,但是实际上它的基础分则是由政府的公共产品决定。如果说政府的公共产品中的博物馆、大剧院是“金字塔尖”,那么保障房则是城市更新的及格线。绿城乐居做的事情就是把城市更新这个及格线从60分提高到80分,甚至更高分。
绿城乐居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城乐居”)是绿城中国下属轻资产板块“中国代建第一股”企业绿城管理(股票代码9979.HK)旗下负责政府项目建设与运营的战略业务单元。历经多年发展,绿城乐居已成为立足浙江、辐射全国的内地领先政府建设优质服务商。
绿城乐居始终践行“为居者幸福、为政府放心、为城市美丽、为社会和谐”的使命,依托中交集团及绿城中国的全产业链资源优势,积极推动高品质战略实施,以政府公共产品营造来介入城市更新,为改善城市面貌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